(吴哲/文)10月14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斯拉夫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江北校区隆重举行。黑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淑云,学校党委书记辛宝忠,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喜田,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崇林等出席仪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国内外近2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斯拉夫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发来了贺信。揭牌仪式由张喜田主持。
图 党委书记辛宝忠致欢迎辞
仪式上,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大铸宣读了“关于公布2017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的通知”,郭崇林宣读了来自国内学术机构的贺信。
辛宝忠致欢迎辞。他指出,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经审批成功备案,这是教育部对我校斯拉夫学研究水平的高度认可,也是我校在高层次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该中心的揭牌和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有利于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和研究团队建设,提高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必将有利于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国别通”、“领域通”、“区域通”人才;必将有利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的开放发展大格局;必将有利于促进斯拉夫学专家学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推进斯拉夫学研究的改革创新。希望中心站位高,立意新,问题导向,开放共享,当好国家智库,反哺教学科研,不断取得特色成果。
斯拉夫语学院院长、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赵秋野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该中心的研究基础、人员构成、研究特色、预期目标和建设方案。
图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淑云在仪式上讲话
王淑云在讲话中指出,斯拉夫语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罕见的文化多样性,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研究斯拉夫语国家,对于促进中国与斯拉夫语国家的友好往来,对于我国斯拉夫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心成立以后,坚持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依托,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规划,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中心建设质量,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图 揭牌仪式现场
仪式上,王淑云和辛宝忠共同为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后召开的斯拉夫学学术研讨会是中心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学术交流活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与会。在主旨发言中,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教授提出了对“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俄区域经贸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分析了斯拉夫学研究当今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刘爽教授论及中俄战略协作对俄东部地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齐齐哈尔大学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延龄教授提倡充分发挥哈尔滨俄罗斯特色文化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世界艺术文化和文学办公室主任、远东移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斯拉夫学家国际委员会斯拉夫移民研究委员会委员扎比娅卡·安娜·阿纳托里耶夫娜教授介绍了其所在教学和研究机构在中国俄侨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对中国俄侨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中俄人文合作机制研究基地主任李洪儒教授提出了对基础研究与智库建设相互关系的思考与建议;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张惠芹教授和四川大学波兰与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强教授分别分享了中心的建设经验。
图 会议现场
张喜田致闭幕词。他指出,21世纪的今天,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变得日趋重要。高校作为国家的智库,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希望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能够在教育部规定的建设期内,立足俄罗斯,辐射其余斯拉夫国家,明确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强学术研究,多出针对性强、社会意义大的成果,通过对斯拉夫国家的经济、能源、科技、外交、伦理道德、文学文化、民族心理、语言意识等领域的研究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龙江丝路带建设、哈新区建设、高教强省战略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
图 会议现场
14日下午,中心成员及与会部分专家在斯拉夫语学院会议室举行了充分高效的工作推进会。与会代表相互沟通,畅所欲言,为中心发展献计献策,为中心在加大建设力度、加强与学界交流、力争尽早产出代表性成果做出努力。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市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图 学校领导同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以上图片由党委宣传部提供,摄影:李帅、张家玮